管理者软件
专业源于专注
www. myOIT. cn   
软件交流 管理软件 软件手册 »

    

 1  1/1   1  
作者
内容
三生石  [个人空间]
QQ名  Meng


注册  2005-09-20
发贴数  7383
精华贴  14
原创贴  6
来自  杭州
状态  正常

级别  版主
#1»发布于2006-04-12 21:01

长久以来,资金一直是遏制软件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速达的上市让更多的通用软件厂商在看到希望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早在2001年金蝶、用友先后在香港和国内主板成功上市之后,业内便有“软件企业批发上市”的说法,一批软件企业亦纷纷对此寄予厚望,渴望效仿用友冲破资金瓶颈实现跳跃式发展与扩张。但终因企业、市场、政策等多重原因而搁浅。时隔两年,这一被人们逐渐遗忘的话题因速达6月在SARS之后的历史低谷勇闯香港创业板而再度成为焦点所在。 
 
  作为继金蝶、用友之后第三家正式挂牌上市的纯粹意义上的国内管理软件企业,第一家上市的通用软件企业,速达发行的表现对后面的上市企业有一定的警示作用。软件概念股的上市瓶颈一直未被打破,风险投资也渐渐失去信心与耐心。国内软件企业再一次遭遇资本寒流的侵袭。 
 
  软企上市难度陡增 
 
  事实上,这次上市并未给速达带来爆炸式的财富。速达此次发行1亿新股,占总股本的25%,每股作价0.30港元,共募集3000万港币,除去高昂的发行成本,扣除各种费用后的集资净额仅约2050万港元,筹集额数目并不是很大,而且与速达上市前私募所获资金差距极大。新中大总裁石钟韶接受记者经访时表示:目前市场环境不好,不是上市的最佳时机,如果选择好时间,速达有可能融到更多的资金。对于这种论调,速达软件董事长岑安滨则不以为是,“我们是香港上半年发行最高的一家,11倍的市盈率发出去,而随后几个将上市的国内企业都是6倍-8倍的市盈率。在这样的市场状况下,这样的筹资额度我们已经非常满意了。” 
 
  岑安滨在时机的把握上似乎更看重“首家通用软件企业上市”的头牌,更重要的是上市等于做了一场大规模的市场“免费宣传”,品牌效应得到迅速提升。“上市公司的发展、品牌的树立、股东的退出通道,这些因素都远远大于选一个时间更重要。”2001年金蝶、用友先后上市之后,在股市资本的帮助下更是上演了一连串的收购扩张,国产高端ERP市场甚至成了他们的“二人转”舞台。 
 
  的确,相对那些同样在香港创业板门前徘徊的几家国内软件企业来说,速达是幸运的。有的软件企业为了上市已经耗费了三四年的时间,最让他们深感郁闷的是现在看起来上市的日程仍然难以确定。另一方面,由于受到一些负面事件的影响,香港联交所对内地赴港上市企业的审核严格了许多,这也无形之中加大了软件企业赴港上市的难度。 
 
  在2001年“批发上市潮”中呼声比较高的有新中大、金山、连邦、瑞星、江民等公司。一直以管理软件市场第三位自居的新中大目前曾传出香港创业板上市的消息。特别是在用友、金蝶上市后快速发展的压力下,新中大必须更快追求上市带来的资金与品牌双重效益。石钟韶表示“目前公司一切都在正常运行当中”,对干上市的事情他也只透露一句:“选择时机很重要。” 
 
  作为中国通用软件的一面旗帜,金山最初计划在香港上市,而后因种种原因又将上市地点锁定国内土板。据有关人士透露,金山上市的程序基本完成,正在排队等候。但这其中有一个关键因素:金山是国内土板排在最前面的通用软件企业,而市场对这类企业缺乏足够信心,因此金山的上市表现变得很不确定。金山的年营业收入已达亿元左右,是通用软件企业中规模较大的一家。如果金山上市成功,会带动通用软件上市的潮流,反之,会使得今后通用软件企业上市难度更大。 
 
  风险投资热情渐退 
 
  速达上市前共进行了四轮融资,合计2400万美元。其中IDG是最大股东,持股21.5%。而第四轮进入速达的投资人是以每股作价0.47元进入的,这意味着以上市套现退出为目的的风险投资至少在目前看来是亏损的。 
 
  IDG最初投给速达100万元人民币的种子基金,后来又追加到200多万美元,其后的8家大股东也都是IDG介绍进来的。IDG投资时每股作价8分,速达上市每股作价0.3元,投资回报率不到4倍,显然不高,但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相比之下,IDG在1999年和2000年对国内很多创业中的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投资鲜有回报。2001年初金蝶在香港上市,使IDG的投资终有退出的通道。此后IDG投资的企业再无一家上市。两年多之后,速达上市算是给IDG一点点安慰。 
 
  据悉,就在速达上市前一天,IDG将自己手中的金蝶股票转出,徐少春本人接手一部分,第一上海接手一部分,而IDG只保留4%左右的股份。至此,IDG对金蝶的风险投资的历史使命基本完成,历时四年。IDG中国区总裁、首席执行官熊晓鸽称:“金蝶的投资回报率为8倍左右。”对于速达这个投资案例,熊晓鸽打了抓分。 
 
  其他的几大股东的回报就远远不如IDG好了,其实对比当初融到风险投资1100万美元和目前速达1.2亿左右的市值的数字就很清楚了。“不错,有五个股东是赔的。不过没关系,公司会进步,每年都会有增长,他们不会很快退出,会等待更好的回报。”在岑安滨看来,互联网时代很多风险投资是血本无归,速达在经历了四年的洗礼后走上创业板,对这九大股东来讲已经是非常好的结果了。 
 
  在互联网的狂潮过去之后,风险投资一度将目光转向中国的软件企业,但也好景不长。IDG在2001年以前在中国投资了不少的软件公司,但近两年显然在这方面的投资变得非常谨慎了。生物科技领域是IDG目前最看好的领域之一,并已经开始在国内寻找项目。据悉,目前IDG对于所投企业大多用IPO上市或股权转换的方式退出,速达是第二家上市公司。IDG董事长麦戈文在今年3月份访华时曾表示,IDG在中国的投资回报率高达40%,而中国以外的国家只有15%。但是,目前风险投资在中国没有很好的退出渠道与机制,如果长此以往,国外风险投资将对此失去信心,也有可能不再跟进。 
 
  速达上市,一方面代表通用软件厂商首次试探资本市场,另一方面也对管理软件市场造成一定冲击。也正是速达的上市,给业界带来更多的想像:软件企业上市潮开始了吗?软件概念能否再次成为投资新宠?这一切,在国内软件企业心中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三生石上旧精魂 赏月吟风莫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 此身虽异性长存 

 1  1/1   1  


登录后方可发贴


[ 电话: 0571-85462761 王先生 QQ: 124520435 加入软件QQ群 - 中国杭州 - 备案号码 浙ICP备19051128号]